

主人不在家,玩具“復活”了,這是動畫片《玩具總動員》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。
在現實生活中,有那么一群人,他們雖已長大,卻仍堅信玩具也是有生命的,玩具破損“生病”了,也需要看醫生、動手術。
在上海市虹口區,75歲的退休工程師朱伯明就為這群人開設了一家“娃娃診所”。當完成修復的玩偶回到主人身邊,有人會說“謝謝朱伯,您拯救了我們”;還有人抱著“重生”的娃娃親吻,眼淚靜靜地流了下來……
朱伯明常常被這些場景觸動,他覺得這是修復工作中最重要的東西——被認可的價值感。至今,朱伯明已修復了近千只毛絨娃娃。
坐飛機掛急診
朱伯明的“娃娃診所”位于上海市虹口區天寶西路一個狹長樓梯盡頭的房間里。朱伯明精神很好,年輕時是研究所里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的朱工?;字?,他開了一間“娃娃診所”,專門修補上了年頭的玩具娃娃??蛻粢话愎芩兄觳?,他則喜歡叫這些送來修補的娃娃為“小朋友”。
窗口的小沙發凳上,朱伯明接待過數百個身體出了狀況的“小朋友”。有人不遠萬里送娃娃求救,有人不惜代價“打飛的”趕來掛急診,有人甚至連修補娃娃這幾日的分離都倍感煎熬。每個“小朋友”都有一個故事,它們不能行動,無法言語,但也因此得以永遠陪伴主人,從不傷害。情感如落雪一般,在時光里綿綿密密地飄,不知不覺,堆積深厚。
這日,朱伯明已經在準備“手術”了。因為朱伯明的“娃娃診所”來了新客人:有人掛了急診,專程從大連趕來上海。掛急診的“小朋友”是一只叫灰灰的小熊,它的絨毛因為反復被撫摸已經不再立體,一條胳膊下還裂開了口。
“幾歲啦?”朱伯明推了推眼鏡,做術前詢問。
帶灰灰來“掛急診”的孫晶晶知道,她找對人了。問年紀,是朱伯明接待所有“小朋友”的第一件事情,就像兒科大夫要確認小患者的基本情況一樣。
灰灰是一只灰白拼色的小熊,今年33周歲,是孫晶晶4歲生日那天,父親送給她的禮物。從此以后,她和灰灰幾乎一天也沒有分開過。
33年間,灰灰一直陪在孫晶晶身邊。去哪兒都帶著,晚上睡覺也要抱著。趕上走夜路的時候,因為有灰灰在,她便會安心一些。父親去世后,灰灰的意義就更不一樣了。工作上有壓力,或是身體不舒服的時候,她會跟灰灰傾訴。哪怕不說話,有它在身邊,也覺得有所寄托?!斑@種美妙的體驗,很少有人能夠擁有?!睂O晶晶說。
這些年,灰灰跟著她走南闖北,從來沒壞過。直至2020年底,灰灰的一只胳膊下出現了一個裂口,孫晶晶有點著急,但也不敢隨便找裁縫去補。她在網上搜索到朱伯明“娃娃診所”的信息,立刻安排行程,掛了急診。
“手術”開始了。朱伯明把灰灰握在手里,小心翼翼地清理、縫合、修補、撫摸,時不時和灰灰聊兩句,孫晶晶坐著等待“手術”結束。兩小時過去了,“手術”很成功。小熊灰灰在朱伯明的手中接好了胳膊,整只熊看起來精神了不少。孫晶晶端詳了一陣,小心翼翼地在灰灰胸口系上蝴蝶結:她的童年回來了。
技藝精湛 做到極致
回溯玩具修復這份職業的開端,還是朱家的內需。朱伯明修復的第一個娃娃是兒子的玩具北極熊明明,結果修了三次兒子都不滿意?!八赋鲎彀筒粚?,說這不是我的明明了?!眱鹤颖г?。原來玩具還被兒子起了名字,自認手巧的朱伯明不服氣,一直改到孩子滿意。
據朱伯明介紹,長時間不洗澡、磨損嚴重、外力破壞,是娃娃的三種“常見病”。年紀越大的玩具娃娃,主人越不敢清洗,但朱伯明自有一套秘訣。40℃左右的溫水加入獨家試劑,將玩具浸泡3分鐘,再用刷子小幅度來回刷洗,一盆清水慢慢變黃。他的獨家試劑沒有堿性成分,能分解上面的污漬,同時不會對絨毛產生傷害。洗完后的風干過程也很有講究,溫度要保持在25℃,濕度50%,吹風機、暖爐、溫度計,缺一不可。
吹干娃娃也需要特殊手法:一邊開著冷風扇,一邊把電吹風產生的熱風通過手將溫度傳上去?!袄錈犸L同步進行,這樣就形成了物理的旋轉,產生氣流?!敝觳髡f。
真正讓他頭疼的是給娃娃重新植毛、做衣服,這需要尋找配料。如果要求修復到玩具原貌的七成,配料可能要找一周;如果要求修復到九成,一個月也不一定找到。從形態、色澤、質地,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,朱伯明的技術也不斷提升。
朱伯明的工作臺上放著藍、粉色的兩盞臺燈,用于夜晚作業。鐵盒里放著鉤針、剪刀、斷線器、修毛器等“手術刀”。成為娃娃醫生近二十年來,朱伯明每天早上8時起床,忙到晚上12時,至今已修復近千只娃娃。
修復童年 撫慰心靈
修娃娃技術要求不高,但這個細致的手藝活兒并非易事。修復,既包括恢復樣貌,還得根據記憶搞點創作。每做一步修復,朱伯明都要拍視頻、照片,通過微信和娃娃主人確認。朱伯明的微信列表里,一只黃色小熊的主人備注名稱是“脖子沒有了”,聽起來就需要動個“大手術”。朱伯明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,他的修補“手術”,誤差按毫米計算,顏色要放在冷光燈、暖光燈和自然日光下反復對比。姿態、容貌、神情,甚至氣味,都要保留記憶的痕跡。
朱伯明介紹,這個顧客群體不大,每個人的要求卻不低。娃娃主人記得娃娃的每個細節,修復過程中的任何微小改變都會被發現。
更多時候,朱伯明獲得的反饋,大都是主人們收到修復一新的娃娃后,發來感動大哭的表情,和感謝“救命之恩”的話語。
朱伯明發現,來修娃娃的人,很多都是在最需要關懷的童年階段,缺少了來自家人的關懷。他可以修復娃娃,讓主人重溫記憶里的溫情時刻,但童年時代父母對孩子的愛,是任何玩具都替代不了的。
“我也很愧疚,年輕的時候忙工作,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子,給他買了一堆玩具,希望能代替自己陪伴孩子,但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?!敝觳髡f。
每一個縫合修補的娃娃背后都是一個失而復得的童年,修娃娃不僅是技術上的修復,更重要的是撫平心理的褶皺。朱伯明覺得,這個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,除了是娃娃修復師,他還算得上是心理咨詢師。據上觀新聞